但转型不是上下嘴皮一碰就能成功的事情,多说无益,不如给大家分享一个K12学科机构转型的案例,供大家参考借鉴!
一、案例机构介绍
*维教育总部位于广州天河区,主营业务是K12文化课,兼以晚托业务(部分低价引流的托管生源)。有16所直营校区校区横跨广东、江苏、浙江三省,校区发展总体上一直都比较顺利,同期在读学生4000余名,口碑良好,转介绍也多~
在疫情期间也曾经历过财政危机,部分预收款用于内耗开销。本以为21年开年疫情好转,校区的经营也能正常起来,结果又遭遇上了近半年的教培行业的跌宕,这起起伏伏让*维教育嗅到了教培行业的危机。
7月21日,国家“双减”政策正式公布,*维教育看清楚了一个现实:“勉强硬撑并不可取,转型才有一线生机!”
针对下达的政策,校区管理层认真研读,寻找可突围的方向。在确定往何路走之后,校区从创始人到一线教师积极配合双减政策,全身心投入转型。
二、转型前的“指导思想”
8月1日-20日,*维教育几乎把市面上所有转型项目考察研究了一遍,明确了以下转型前的思想准备:
1、素质类赛道也会被政策监管
所有的行业都会经历被监管时代,金融、地产、医药、教育...
各个行业都是红海,并且都是寡头时代。教培行业蚂蚁雄兵,反而是更多中小创业者能够生存的行业。
但是要走素质类赛道吗?在管理层的各方分析后得出结论:学科压减后素质大概率会崛起,市场将被再次瓜分,不管是头部机构还是想进来捞一把的伪教育人都可能成为强力竞对。在校区完全没有经营素质类教育基础的情况下,在已经内耗严重的情况下,转型素质也许更是死路一条。
2、增强托管的教育属性,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强化升级
*维管理层的转型设想是要找一个能够承接现有生源的业务,在对各种政策研究后,发现了政策空白盲区,即“校外托管”。
虽然没有统一文件来监管托管行业,但是国家也在极力推行课后延时服务。如果主做托管业务,又如何解决课内托管可能带来的生源不稳定影响呢?
*维教育决定,引入新的教育理念,增强托管的教育属性,做特色托管!
三、*维的转型之路
(一)两个关键动作
①.学员转化
转型,没有学员的话就是失败的。政策已经明确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节假日不允许开课,*维教育之前收上来的学费虽然已经退费了很大一部分、但还有很多学生和家长等待着安排消课,已经退费的学生家长很多也都在寻找其他补课的方式。
鉴于此,*维教育做了第一阶段的学员转化:
(1)亲自上门做家访,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解说,告知机构的特色托管能提供的服务,从而进行转化;
(2)邀约5-8组学生与家长一同到校参加小型家长会,进行转化;
(3)准备好特色托管的相关介绍资料,录制好相关视频,通过社群、一对一私聊、朋友圈宣传等方式进行转化。
②.机构转化
第二阶段的转化则是从校区的运营框架脉络入手:
(1)按照新的校区定位、发展规划和业务架构,组织员工自愿选择新的工作技能和岗位,并安排新岗位工作技能培训,重新分配工作。
(2)积极组织党建、团建、社区托管、社区志愿者等党团社会工作,提升员工的工作价值感和机构认同感。
(3)积极组织开展新项目的市场推广工作;狠抓教师服务品质、磨课和过课工作,确保托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
(二)5个转型打法
1.稳团队
员工一专多能,高频召开管理层和全员转型工作会,统一思想、统一方向、统一目标、统一步骤,有条不紊的组织员工开展新工作技能的培训。
2.增理念
引入AI教育理念,用小塾学伴·小学生定制化智慧学习系统践行特色托管。
从监督作业完成到作业标注反馈、针对性查缺补漏环节都严格把控,用系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知识点,确保老生的学科课程能通过托管和作业辅导得到妥善的安置。
解决了老生的课后作业辅导诉求,稳定了生源,顺利由周末学科转为周中晚辅。
3.增营收
用系统生成的学生专属错题本+错1练3习题推荐,开设错题小班。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,家长更满意,续费更给力。
用每周定制强化练习功能开设个性小班,因材施教精准教学。(基于课内作业前提)
4.减内耗
一些布局不合理的校区进行了关停;一些业务工作量不足的教职工转岗到新业务开展工作;
此外,还通过小塾学伴系统生成的每日作业反馈评语,以及智能收录的错题,极大的减少机构老师的工作量,让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。
5.不违规
学生缴费和退费坚决按照公示的合规流程执行、广告招生和教学安排坚决按照双减文件实施。
四、*维转型的实际成效
1.没有一起家长因为业务调整发生的投诉事件,没有一起员工因为机构业务转变发生的纠纷事件;
2.社区公益托管项目成功进入一个近300个中小学生的社区,为其提供高质量社区假期托管服务;
3.由K12学科业务转型为特色托管业务,成为社区高端教育综合体。
4.培养了学生每日作业学习好习惯,受众反馈良好。在持续的双减政策下,机构免受影响,且在原有托管收费基础上增收900元/人。
目前来看,*维的转型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,接下来只需要慢慢做出口碑、形成认同效应,做强做大都是迟早的事情。